國旗下的講話——鐵肩擔道義,妙手著文章
明代諫臣楊繼盛曾留下名句“鐵肩擔道義,辣手著文章”,深得李大釗的喜愛。他結合時代特點,將“辣”改為“妙”字,當作自己的座右銘。這句話也是李大釗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。他敢為人先,自覺用“妙手”傳播馬克思主義,喚醒民眾投身革命。
李大釗,字守常,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,從小起就表現(xiàn)出了卓越的才華和強烈的求知欲。七歲起在鄉(xiāng)塾讀書,1905年入永平府中學,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,開始接觸西方的先進思想,1913年,李大釗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,期間廣泛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,逐漸形成了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。青年時代,目睹在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局勢和社會黑暗狀況,激發(fā)了愛國熱忱,立志要為苦難的中國尋求出路。1918年,他發(fā)表了《庶民的勝利》和《Bolshevism的勝利》兩篇文章,首次在中國傳播十月革命的經(jīng)驗,號召中國人民學習俄國革命的成功經(jīng)驗。1919年,五四運動爆發(fā),李大釗積極參與其中,組織學生進行愛國活動,推動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(fā)展。他與陳獨秀等人共同創(chuàng)辦了《新青年》雜志,大力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思想,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(fā)展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李大釗曾被毛澤東主席稱為馬克思主義引路人,“真正的老師”。正是他引入并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,使那微弱的革命火種最終得以點亮中國。他的一生,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(yè)不懈奮斗的一生,是用鐵肩擔道義、妙手著文章的一生。
李大釗先生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(yè),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。他為在我國開創(chuàng)和發(fā)展共產主義運動的大無畏的獻身精神,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范。
李大釗先生和其他無數(shù)先烈光榮地倒下去了,但是他們的犧牲沒有使中國革命停止,相反,中國革命在犧牲者的血泊中繼續(xù)前進,直至獲得偉大的勝利。
北京香山萬安公墓的李大釗烈士陵園有一塊墓碑,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,碑文寫道:李大釗同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,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。他的思想和精神,至今仍然激勵著無數(shù)后來者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。讓我們銘記這位偉大的革命先驅,傳承他的精神,為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。